琉球乡原名沙马基,是位于中国台湾省屏东县西南外海上的一个小岛屿,即琉球屿,是中国台湾省唯一的珊瑚礁岛屿,唯一无东北季风的观光胜地,俗称“小琉球”,面积6.8平方公里,为本县内面积最小的乡镇市;人口密度则为全县第二,仅次于全县唯一的县辖市屏东市。与屏东东港镇有船舶来往,民生物资、水源亦由东港补给,属于中国台湾大鹏湾国家风景区的一部分。
图2:小琉球标志之一——花瓶石全岛呈短靴状,表面有两条地堑,一条为东北-西南走向,另一条为西北-东南走向,此二小地堑相交于本岛中央,全岛被分为4块小台地,故有“剖腹山屿”之称,在地质学上颇具研究价值。珊瑚礁所构成之低矮冈陵,平地很少,土壤皆因受红壤化作用而呈现红色基盘为泥质页岩层,为三世纪上新世纪之古亭坑层,表面上覆盖珊瑚礁石灰岩。没有河流,最高点为东南台地87米。
图1:琉球乡在屏东县的位置琉球屿位于高屏溪口之西南,东经一百二十度二十一分五十五秒,北纬廿二度十九分四十八秒,即东港镇西南海面约八浬,高雄市南南西方约十八浬之海上,孤悬海中状似一只飘浮于台湾海峡之鞋子,为台湾本岛附近十四属岛中唯一珊瑚礁岛屿。
琉球本屿为一丘陆地,地形最高处称为龟仔路山,海拔87公尺,素为航海者之指针。形势东西狭窄,东西最宽处仅2公里,南北长4.1公里,北部稍宽,南部较狭,系由珊瑚礁石构成之一地垒台地,远眺,似睡卧者之腹状。岛之长轴从东北伸向西南,周围13公里,面积仅有6.801平方公里,全岛被两条交叉地堑切割成为四块台地,一条走向东北至西南形成中央地沟,为岛中主要交通孔道(由白沙至海子口);另一条走向西北至东南,通过岛之中央,外形较不明显,为名符其实之剖腹山,故俗称「剖腹山屿」。
本屿是台湾属岛中,唯一的珊瑚岛,表面被珊瑚石灰岩覆盖,海岸被隆起的珊瑚礁围绕。石灰岩洞地形及珊瑚礁海岸地形遍布全岛,较著名的如乌鬼洞、美人洞、山猪沟等。琉球屿珊瑚石灰岩质与凤山珊瑚石灰岩相似,琉球屿之四块台地表面,均被红土质土壤所覆盖,而呈红土台地。台湾这些红土系珊瑚石灰岩长期风化后之产物,其风化后之结果,使珊瑚石灰岩仅剩下不可溶性之红色氧化铁、氧化硅等杂质,因而成为鲜明之红色,全属贫瘠干燥之地不宜耕作。
琉球屿与兰屿或绿岛等台湾其它离岛不同,是属于珊瑚岛,岛上随处可见出露的珊瑚礁石灰岩。珊瑚虫聚集生长,并且分泌钙质物沉积成珊瑚礁。珊瑚生死接替,新生的珊瑚继续把礁体搭建在老死的珊瑚骨骸之上,累积而渐成珊瑚礁石灰岩。岛上除了珊瑚礁石灰岩外,还有些地方出现碎屑石灰岩。当珊瑚礁体被波浪打击破碎成砂粒而并被搬运、堆积、再胶结后形成次生的碎屑珊瑚礁石灰岩。
图4:琉球乡景点地图本屿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七月均温最高27.9度,三月均温最低17度,年平均雨量约1000公厘,六月最多平均2657公厘,十二月最少,平均1.9公厘。本地每年夏秋之际多台风侵袭,为全省台风频率最高处,而本区更位于台湾能量最大、雨量最多之台风路径(约占台湾台风路径百分之32倍左右)之中,故此地之建筑与设施均需考虑强风与巨浪之袭击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