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区为台湾省台中市最南端的市辖区,与大里区、太平区、乌日区、南投县草屯镇、国姓乡、彰化县芬园乡相邻。
雾峰区,位於台中盆地之东侧和雾峰山地之交界处。盆地和坡地地形,约各占一半。以车笼埔断层为界,东侧属丘陵地形,以东南侧为高,等高线多在200-500米之间;西侧属台中盆地的一部分,以冲积扇地形为主。全乡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其中则以东南山境为最高峰--北坑山海拔标高483米,属雾峰山地,与大横屏山山脉并行。
河川流经该区河川,主要有大里溪、草湖溪、北沟溪、干溪、乌溪(依河道排列顺序,自北至南排列)。均属乌溪(旧称大肚溪)水系,主以东侧高处向西流[3]。大里溪、草湖溪位於该区北侧;乌溪位於该区南侧,是该区最大的河川。经济部水利署中区水资源局及水利规划试验所亦位於雾峰。
早期在汉人入垦时,多以私设埤圳维持农田灌溉,因雾峰水利发达,所以农业丰富。乾隆三十年间(1716年),大垦户吴洛(垦号「吴伯荣」)修建万斗六圳,引乌溪灌溉约一千馀甲田园。道光十八年(1838年),雾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雾圳』(今雾峰圳),後因开垦土地面积逐渐扩增,就将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南势圳』等合并为中型水圳。由於设施的完备,伴著促进商业兴盛的土地『垦户制度』,移民耕垦勤奋,於是中部米产数量大增,成为当时台湾最大米仓。大正十二年(1923年),日本政府改制,本区属於『大屯埤圳水利组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农田水利协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称为『水利委员会』,现今的『阿罩雾圳』隶属于南投农田水利会,引乌溪水穿凿象鼻坑後,分第一干线『车笼埤』,再分「雾峰圳」及「王厝圳」,第二干线分「番仔圳」、「丁台圳」及「南势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