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81°13′40″—82°42′20″,北纬43°35′10″—44°29′30″之间,县境东西距最长116公里,南北距最宽9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6153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伊宁县下辖8个镇、10个乡,另辖3个农场乡级单位。 2019年,伊宁县户籍人口为421375人。 伊宁县原名“宁远县”,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县治“宁远”而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宁远城的少数民族语称谓),系突厥语,盘羊之意。 2018年10月22日,伊宁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9年,伊宁县地区生产总值86160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988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64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6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978万元。
发布日期:
2024-12-15 12:40:25
发布日期:
2024-12-15 11:39:05
发布日期:
2024-12-08 12:58:45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81°13´40"—82°42´20",北纬43°35´10"—44°29´30"之间,东邻尼勒克县,西与伊宁市和霍城县接壤,南邻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两县隔河相望,北越科古尔琴山,以库色木契克河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之博乐、精河市(县)为界,县治吉里于孜镇,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20千米,西南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18千米,距霍尔果斯口岸90千米,县境东西距最长116公里,南北距最宽9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为6153平方千米 ,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0团场占地为59.45平方公里(折合0.6万公顷)。 伊宁县
伊宁县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划分为3类,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山地:科古尔琴山横卧县境北部,为博罗科努腹背斜的北西构造带断裂移位所形成,山体呈北西—东南走向,海拔1500~3500米,高山带显小,中低山面积较大,由古生代浅海滨海沉积物质和中生代陆相沉积物组成。境内东部的阿布热勒山地,受巩乃斯复向斜的纬向构造所控制,属于巩乃斯复向斜隆起部分,呈东西走向,向东延伸到新源,海拔2000米以下,属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褶皱断裂构成,是境内的天然牧场。 丘陵:海拔900—1500米。山前丘陵带是海西褶皱的基底上发育的山前凹陷,并接受了侏罗纪和第三纪地层组成的沉积物,还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发育十分明显,在吐尔逊沟两旁有第三纪红色页岩露头,前端受逆掩断层移位的影响,降落到第三阶地,古老的阶地都消割成为长岗状平坦前山丘陵地带,上面覆盖着第四纪黄土,部分长岗顶部平坦为第四纪陆地,覆有亚砂土。丘陵带为境内主要春秋草场。1200—1500米范围为森林、草甸过渡带。 平原:可分为科古尔琴山的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与它正相交的伊犁河冲积平原两部分。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从长岗前缘往南,宽约8—10千米,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山地大幅度地抬高,河流下切,受风蚀及流水的冲刷搬运使山地碎屑物质堆积在平原上,随着地形坡度的减缓,河流搬运能力的减弱,物质组成也从北到南,由粗变细。
伊宁县的土壤由低向高依次分布着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灰褐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农区土壤又分为潮土和灌耕灰钙土两类。
伊宁县属温带半荒漠化气候,四季比较明显,冬春温暖湿润,夏秋干燥较热,年平均气温9.3度,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34.3℃、41℃,全年日照2800—3000小时左右,平原区无霜期160—175天,光照充足,热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降水充沛,平原区230毫米,丘陵区355—450毫米,山区450毫米以上,年蒸发量1300—1700毫米,平原区冬季积雪较稳定,一般为10—15厘米,利于农作物的越冬。最大冻土深度可达1米。盛行西风,年均风速为2.5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