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位于银川市东部,是首府银川市的核心区,自治区科技、文化、教育、经济、金融和商贸物流中心。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8°28′、东经106°17′之间。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临唐徕古渠,南北分别与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接壤,辖区总面积82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庆区常住人口为808282人。 截至2021年9月,兴庆区辖11街道、2个镇、2个乡。 兴庆区,始建于唐仪凤三年(678年)。宋天禧四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定国都在兴庆府。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重新调整,更名为兴庆区。辖区内有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等多处古建筑。 2020年,兴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05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0:13.31:85.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11.73%、88.1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和6.5%。
发布日期:
2024-12-17 00:00:00
发布日期:
2024-12-11 16:20:00
发布日期:
2024-12-11 10:25:00
兴庆区地处银川市区东部, 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8°28′、东经106°17′,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临唐徕古渠,南北分别与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接壤。总面积828平方千米。 兴庆区
兴庆区地处银川平原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海拔1107.5~1112.5米。地形开阔、平缓。 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千米,宽20~30千米。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
兴庆区兴庆区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千米,最宽为55千米。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兴庆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兴庆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季无奇冷,夏热少酷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
兴庆区东部为黄河流经地,多年平均流量10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570立方米/秒,年引水量18.2亿立方米,且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加之城区周边湖泊众多,民间有“七十二连湖”之说,地表水资源也很丰富。 黄河是兴庆区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市80多千米,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千米,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兴庆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山洪和黄河凌汛。汛期在每年5~8月,黄河凌汛是比较特殊的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每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