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驻共和县, 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东与海东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总面积4.45万平方千米 ,下辖5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南州常住人口为446996人。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绵延,森林茂密,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水电站、河阴镇、神山古刹赛宗寺、伏俟古城、同德河北林场、直亥雪山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境内有以国道109线、214线、省道西久线为主骨架,州、县地方道路为脉络的“四横”、“三纵”公路网络。 2019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17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发布日期:
2024-11-23 16:26:42
发布日期:
2024-11-14 17:53:27
发布日期:
2024-08-06 19:03:09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因地处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素有“海藏通衢”之称。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东与海东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 ,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虽根尔岗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全州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山地是全州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海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又显示出不同温度的差异,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境内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气温以黄河下段谷地为最高,达7℃;共和盆地约3℃;3400米以上地区低于0℃;4000米以上地区在-4℃以下。年较差为24—26℃。境内南部和青海湖湿地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共和盆地和兴海子科滩等地年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间。境内东部、北部及湖湿地区年平均日照2900—3040小时,中部和南部地区年平均日照2690—2770小时。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位于州境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99°36′—100°47′,北纬36°32′—37°15′之间。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湖面积4573平方千米,湖水总容量854亿立方米。含盐量12.49克/升,矿化度在12.5—13.2克/升之间。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9.15米。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为黄河水系和青海湖水系河流。 海南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