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截至2019年末,辖1个区、5个县,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0.08万,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131016人。 张掖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2020年,张掖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7.05亿元,同比增长3.6%。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张掖,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张掖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发布日期:
2025-01-10 06:26:06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97°20′~102°12′,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东西跨度4°52′,长210~465公里,南北跨度2°29′,宽30~148公里,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 ,占甘肃省总面积的8.67%。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景色迷人张掖市属冷温带干旱和祁连山高寒带半干旱半湿润两种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夏季短而酷热,冬季长而严寒,干旱少雨,且降水分布不均,昼夜温差大,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4.1~8.3℃,平均为6.6℃。7月最热,为20.4℃;1月最冷,为-9.1℃。气温年较差26~32℃。平均最高气温为14.3℃,极端最高气温40.0℃,(2010年7月27日高台);平均最低气温0.3℃,极端最低气温-33.3℃(1955年1月8日山丹)。年平均降水量112.3~354.0mm,平均为197.2mm。降水量最多是民乐,为354.0mm,最少是高台为112.3mm,两地相差达3倍多。年平均降水日数67.1天。最大日降水量为65.5mm,出现于1974年7月30日高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16%~54%。年平均蒸发量在1672.1~2358.4mm,民乐最小,山丹最大。年日照时数为2789~3103小时,平均为2975小时,平均风速为1.7~2.7m/s。年大风日数为3.4~11.0天,沙尘暴日数0.5~6.2天,扬沙和浮尘日数分别为2.0~25.2天和12.2~33.3天。无霜期为140~17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02~238cm。雷暴日数为8.0~21.6天,冰雹日数为0.1~1.7天。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干热风、霜冻等。 张掖市气候
张掖丹霞地貌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