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地处关中中部渭河北岸,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面与西安市高陵区接壤,西面和秦都区为邻,南面隔渭河与西安相望,北面同礼泉、泾阳毗连。介于东经108°40′03"—108°57′36",北纬34°19′47"—34°29′17"之间,东西长约26.73千米,南北宽约17.92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渭城区常住人口为303516人。 渭城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座落境内。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经辖区,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2亿元,下降3.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6%;第三产业增加值108.88亿元,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4%。 2020年,渭城生产总值完成27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9.95亿元,增长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3%;第三产业增加值114.61亿元,增长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7.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
发布日期:
2024-12-13 10:30:00
发布日期:
2024-12-12 14:52:00
发布日期:
2024-11-26 10:55:00
渭城区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关中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处于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东面与高陵区接壤;西面和秦都区为邻;南面隔渭河与西安相望;北面同礼泉、泾阳毗连。介于东经108°40′03"—108°57′36",北纬34°19′47"—34°29′17"之间,东西长约26.73千米,南北宽约17.92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 渭城区人民政府
渭城区属于渭河断陷盆地(渭河地堑),系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中秦岭大幅度抬升而形成。直到第四纪构造运动及种种外力作用,塑造分异出北部黄土台塬和南部冲积平原。北部黄土台塬的构造基础为渭北断块中的礼泉断阶部分(界于宝鸡—华县断裂带与扶风—三原断裂带之间)。第四纪更新世方发生缓慢的相对抬升,原第三纪的湖盆露出水面。因地形平坦,利于黄土堆积,从而在新第三纪和早更新世的湖泊相沉积层之上堆积了中、晚更新世的黄土层,覆盖达80—100米,并且因气候的冷暖波动发育了7—8层古土壤,第四纪堆积物厚200—400米。此外,因新构造断谷的控制,形成台塬面上与梁状地定向排列的塬间洼地。南部的冲积平原早更新世以前为“三门湖”,自中更新世晚期以后相继发生了三次河流下切、地壳相对抬升运动,从而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与现代河漫滩。二、三级阶地属侵蚀堆积阶地,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阶地结构呈明显的“二元结构”,即底部为河床相砂砾石,上部为漫滩相细粒砂质粘土,且二、三级阶地表层覆盖厚度各异的中、晚更新世黄土层。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总厚度为400米左右。
渭城区地貌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向渭河谷底倾斜,大致以宝鸡峡北干渠为界,分为北部黄土台塬区和南部冲积平原区。北杜乡杨家寨南窑最高,正阳乡同仁庄东南最低,海拔在514—367米之间,高差147.0米。北部台塬区划分出台塬与塬间洼地两类,南部平原则划分为三级河流阶地、河漫滩及河床。
渭城区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性气候。表现为四季冷暖分明,春季(3月下旬开始)大地回暖,降水增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寒潮、大风、霜冻和春旱天气;夏季(5月下旬开始)气温最高,降水量大,光照充足,夏初和伏天多旱,后期易出现大风暴雨;秋季(9月上旬开始)初多阴雨,气温缓降,湿度大,光照少,后期气温猛降,干旱少雨;冬季(11月上旬开始)气候变冷,干燥少雨。
据1982年土壤普查,渭城区土壤分为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51个土种。分布规律从北向南依次为翙土、黄土性土、淤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
渭城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连阴雨、风灾霜冻等,限制着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