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市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三河(紫曲河、格曲河、昂曲河)流域。 类乌齐县域内属高原气候区,为内陆干燥气候类型。 总面积614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类乌齐县共有12835户58285人,其中农牧民人口共11133户54457人。 2020年,类乌齐县辖2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地桑多镇。 类乌齐,藏语译音意为“大山”。13世纪中叶,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政教事务。类乌齐地方由嘎斯家族管理。195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类乌齐。1959年5月,类乌齐宗改为类乌齐县,并成立县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撤销昌都地区和昌都县,设立地级昌都市。 类乌齐县属昌都市管辖。 类乌齐县主要景区有益吉神山、德青颇章神山、色吉雪山、唐代柏林、伊日温泉、崩勒溶洞、海市蜃楼湖和措嘎玛神湖等自然景观;有类乌齐寺(查杰玛寺)、确雅玛塔林、古墓葬、马鹿场等人文景观。 2019年,类乌齐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2亿元,同比增长8.2%。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类乌齐县退出贫困县(区)。
发布日期:
2024-06-28 16:39:00
发布日期:
2024-06-27 16:40:19
发布日期:
2024-02-25 10:21:00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三河(紫曲河、格曲河、昂曲河)流域。 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西邻丁青县,南与八宿县、洛隆县接壤,东与卡若区毗邻。 介于东经95°48′19"至96°51′48",北纬30°56′07"至31°56′11″之间, 东西宽112千米,南北长110千米,总面积6147平方千米。 类乌齐县
类乌齐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貌景观呈山原类型,分为高原山原面、高原山原宽谷和高原山原峡谷3部分。全县地貌分别受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和他念他翁山控制,随山脉走向决定河流的流向,造成山间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峡谷众多、坡向分明的特点。桑多镇、类乌齐镇、岗色乡、伊日乡、卡玛多乡、长毛岭乡基本属于高原山原面,同时伴有高原山原宽谷;吉多乡、尚卡乡、宾达乡、甲桑卡乡基本属于高原山原峡谷,又间有高原山原宽谷。县内两条山脉构成诸峰重叠、山势陡峭的骨架。全县最高处为色吉神山雪峰,海拔约5790米;最低处为尚卡乡的达让村,海拔3439米。
类乌齐县域内属高原气候区,为内陆干燥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为2.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1℃,日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天数有120天,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期为250天;昼夜温差大,温差在15℃),全年无霜期只有50天左右(平均日照时数为180.3小时/月),年降雨量在550-650毫米之内;年蒸发量1630毫升,年平均气温在2.6℃,无霜期30天,平均气压660毫帕。
类乌齐县域属澜沧江水系,河流交织,水量充足。主要河流有紫曲、格曲、昂曲3大河流。
类乌齐县域干旱、洪涝、泥石流、霜冻、大雪、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