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为云南省保山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地处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5°00′之间,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以勐波罗为界与临沧市为邻,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连隆阳区。县城距保山市政府60公里,距省会昆明市654公里。 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辖5个镇,8个乡,县政府驻甸阳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施甸县常住人口为293022人。 施甸县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境内地形属怒山尾翼山地峡谷区,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河流属怒江水系。 施甸县于西汉时期始建县,境内有滇西抗日江防遗迹群,惠通桥等旅游景点。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施甸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0820万元,同比下降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816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40034万元,下降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970万元,增长3.5%。工业增加值183809万元,增长0.4%,建筑业增加值56259万元,下降57.3%,三次产业比重为27.3:26.6:46.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7.6、1.4个百分点。
发布日期:
2024-11-22 19:42:15
发布日期:
2024-11-22 14:14:00
发布日期:
2024-11-21 20:51:51
施甸县地处滇西南边陲,怒江东岸,地处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5°00′之间,东至昌宁县枯柯河,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相望,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北与隆阳区毗邻。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公里,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 施甸县
施甸县坝区面积1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26%;山区面积15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51%;半山区面积3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23%。施甸坝面积为8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46%。 施甸县境内地形属怒山尾翼山地峡谷区,地势大致北高南低,三面有江河环绕,两山夹一坝。高山,丘陵纵横交错,海拔高差较大。东北部四大山主峰大水河头山最高海拔2895.4米,西南部的三江口最低海拔560米。山脉主体为南北走向,靠怒江东岸的山脉分两股:一股从北向南延伸,由大箐山、弥勒喜山、老坎山、董家山头、五里凹山等组成;另一股从南部的亮头向北延伸,由木莲花山、大亮山、大尖山、象山等组成。 施甸县
施甸县全县河流69条。总长586.6公里,径流总量7.38亿立方米,年产水21.8亿立方米。现能控制利用的占2.6%。属怒江水系。主要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姚关河、太平河。怒江,环绕县境西部深谷,流经境内约126公里,年过境水量为526.06亿立方米,未开发利用。勐波罗河,上游是枯柯河,从老坝窝入境与永德镇康河汇合组成。境内流程12.2公里,经旧城峡谷至三江口注入怒江。施甸河,古名银川河。发源于施甸坝南端的鹰窝山,由南向北纵贯施甸坝,至由旺天生桥转向西南到鱼脊梁山麓鱼坝,注入怒江,境内流程54.5公里,是施甸坝的主要排灌河道。姚关河,发源于摆榔乡鸡茨凹的老黑龙一带,全长29.3公里,从北向南流至河尾关风桥转向东经帕旭,汇入湾甸河,年径流量1.13亿立方米。太平河,发源于莽林村笔架山,自南向北流10公里出县境经保山市核桃乡杞木林村后注入怒江。
施甸县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9℃,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8℃;活动积温5786℃。极端最高气温32℃(1968年6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2℃(1985年1月16日)。 施甸县全年无霜期273天,初霜日12月3日,终霜日3月4日。年平均雨量883.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3.9天。雨量多集中在5—10月,降雨量777.8毫米,占全年雨量的88.1%。年平均相对温度76%。年日照时数2274.1小时。处于西风带气候,风向多为南风和西风,风力一般1.2米/秒(1级),1975年5月4日最大风速23米/秒(9级),局部山地达25米/秒(10级)。自然灾害主要是洪灾。其次是风灾、冰雹和霜冻。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