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铜仁市的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与铜仁市万山区、江口县和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等区县相邻,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碧江区常住人口为442076人。 2011年,贵州省县级铜仁市撤市设区,更名为新设立的地级铜仁市的碧江区,有“黔东明珠”之美誉,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 。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明边城 ,国家AAAA级景区、国级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 2019年,碧江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5个乡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29.51亿元,同比增长5.9%。
发布日期:
2024-12-19 20:57:59
发布日期:
2024-12-18 22:57:33
发布日期:
2024-12-16 19:11:38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的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铜仁市万山区、江口县和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等区县相邻,介于东经108°56'13"—109°28'20",北纬27°32'18"—27°52'40"之间,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 碧江区
碧江区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贵阳复杂变形区的东缘—湘西武陵山早期华南皱褶带西侧。川硐—铜仁—茶店一线以西,属扬子准地台贵阳复杂变形区北东段;以东属华南皱褶断裂造山带西侧过渡带。区域主要皱褶构造有铜仁复式向斜、瓦屋-黄道背斜,米公山向斜等,断裂构造以北东向铜仁-川硐-茶店断裂为代表,控制区内沉积相的变化及不同的构造分区。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及第四系(Q),地层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岩性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晶白云岩、灰色纹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约1050米。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厚约0—34米。
碧江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武陵山脉腹地,向湖南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以中低山丘陵地形和构造侵蚀、溶蚀、堆积地貌为主。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峰六龙山海拔标高1063米,最低点锦江出口(漾头)海拔标高205米,一般海拔标高400—800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区域内山地占67.8%,丘陵占28.2%,盆地(坝子)、河谷占4%。
碧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为16.9℃,全年无霜期291天,年降雨量1250—1400毫米,常年日照量为1171小时。
碧江区境内河流分锦江、车坝河两流域,均属长江流域。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千米。锦江流域在碧江区境内的一级支流有盐井河、小江、谢桥河、三寨河、马岩河、官庄河、卜口河、石竹河、瓦屋河9条;二级支流有德胜屯河、天生桥河、瓮慢河、瓮坑河、龙洞河、溪头河、南坪河7条。车坝河在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千米,其一级支流有车坝河;二级支流有羊寨河、六马河;三级支流有龙门江河;四级支流有白岩河,共5条。地表水锦江是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为碧江区境内最大地表河流,流域面积4157平方千米,其中贵州省境内4068平方千米,境外湖南省88.7平方千米。锦江发源于梵净山西南麓,源头段名坝溪河,经闵孝至江口段叫闵孝河,江口至铜仁段叫大江,在铜仁城关与小江汇合后,至漾头出境段叫锦江。全长158千米,落差1495米,比降9.5%;多年平均流量112.0立方米/秒,枯水年流量71立方米/秒,枯季月平均流量24.6立方米/秒,水位变化3—10米。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区域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岩溶水: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蚀裂隙、溶穴中,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娄山关群地下水径流模数2.34—8.63升/秒·平方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0.55升/秒·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0.1克/升。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在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含极弱孔隙水,无供水意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迳流于岩溶裂隙及松散岩类孔隙中,地下水流向总体上由北往南沿溶蚀裂隙等汇集。 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