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贵州省贵阳市辖县,位于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毕节市金沙县相望。 息烽县名“息烽”是由明朝崇祯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赐名而得,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贵阳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息烽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 ,辖1街道、9镇、1乡,177个村、居 ,其中苗、布依等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县人民政府驻永阳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息烽县常住人口为219835人。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息烽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52.8亿元,增长9.8%。
发布日期:
2024-12-24 23:20:00
发布日期:
2024-12-24 17:24:18
发布日期:
2024-12-24 11:40:00
发布日期:
2024-12-24 05:45:41
发布日期:
2024-12-23 14:53:55
发布日期:
2024-12-23 14:52:20
发布日期:
2024-12-23 07:03:07
发布日期:
2024-12-22 16:12:09
发布日期:
2024-12-22 16:10:38
息烽县地处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金沙两县(区)相望。县城所在地南距贵阳市中心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必由通道,也是贵阳市北上黔北及重庆、四川的“桥头堡”,面积1036.5平方公里,占贵阳市面积的12.91%。 息烽县
息烽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C,年均降雨量1111毫米,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
息烽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0 ~1200米,大部分为低中丘陵地,碳酸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甚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顶,海拔1749.6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609米。县内地质构造主要为褶皱和断裂。县内褶皱主要为两组相互平行的北北东向复式褶皱。西部为流长至小箐复向斜,至西南向修文、清镇两县展延;东部为兴隆场至铁厂复背斜,也向修文、清镇两县展延。县内主要断裂构造是新华夏式构造体系的安靖至杨家寨断层,该断裂是县内流长至小箐复向斜与兴隆场至铁厂复向斜的分界线。南延至清镇卫城,中部纵贯息烽全境,在平面上呈波状弯曲,长约90千米,为压性枢纽断层。境内地貌属云贵高原梯状东斜坡的三级台阶,位于苗岭山脉北翼。以中低山为主,溶蚀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及构造地貌构成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的山原地貌。山地以中中山及低中山类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南望山、中部西望山一带,海拔12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至300米,面积270.12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06%。丘陵地貌形态有峰丛、溶洼、槽谷、沟谷、坡立谷及缓丘等。
息烽河,又称潮水河,乌江南岸支流,源于息烽县猫场乡,向东至难桥后折向北流,至大河口纳头道河支流,于马脑石附近注入乌江。全长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