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大巴山南麓,东连重庆市开州区和万州区、南临重庆市梁平区、西接四川省达川区、北依四川省宣汉县,总面积1032.55平方千米。 2020年9月,达州市委决定:撤销开江县设立开江区,按程序报批。 开江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江县常住人口为414310人。 开江自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县,旧名新宁县,已有1450多年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8月定现名沿袭至今。有拗棒、薅秧歌、石工号子、龙舞、彩亭、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峨城山樊哙碑、宝石旧县坝、双牛山、仁德桥、宝泉塔等文物古迹,是巴蜀有名的文化县。甘棠胡氏节孝坊、任市陶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棠火龙闹元宵成为川渝民俗文化品牌。开江是革命老区,孕育了徐彦刚、唐在刚、覃文等300多位英雄的革命儿女。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开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开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
发布日期:
2024-11-18 22:31:5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5:19:18
发布日期:
2024-11-14 10:55:00
开江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连开州区,南临梁平区,西接达川区,北依宣汉县。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7°41′46″—108°05′16″,北纬30°47′41″—31°15′39″之间的广大地区,县域东西宽37.5千米,南北长51.63千米,总面积1032.55平方千米。 开江县政府
开江县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的华蓥山隆褶带、垫江坳褶带,区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南西向构造为主,主要构造形迹表现为褶皱和断裂。(一)褶皱开江县境内褶皱呈北东而南西向雁行排列,从北向南依次有7条。(二)断层开江县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3条,多分布于县域北侧和北西侧的基岩山区,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无断层分布。
开江县风光(51张)开江县境内地貌属川东褶皱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岭谷地貌区,大巴山脉向南延伸的丘陵体系。以上升剥蚀低山和丘陵为主。背斜成山,紧密狭窄,向斜为丘,平缓开阔,间有高地平坝。北部、中部、东部较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600米,最低点为拔妙乡的后槽口,海拔272米,最高点为灵岩乡的五通岩,海拔1375.7米。县域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呈抬升地带,略高于毗邻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七里峡背斜山脉和南门场背斜山脉环绕南北,明月峡背斜山脉横贯中部,将境内划分为前、后两厢,形成三低山夹两丘陵的地形。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将测区地貌分为山间平原、丘陵、低山、低中山四种类型。1、山间平原主要分布在拔妙河(原名开江,开江县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任市河、新宁河(原名蛟水沟)等4条河流堆积的坝区,如长田坝、天星坝、杨家坝、观音寨坝、糖房坝、宝塔坝、隍城坝、金家坝、黑池坝、新桥坝、杨家坝、牛家坝、水车坝、荷叶坝、龙井坝、箭口坝,为剥蚀堆积地形,总面积25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5.03%。海拔一般400米—500米,相对高差小于20米,坡度小于7°。2、丘陵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又分为浅丘、中丘和深丘。其中浅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两向斜翼部与轴部之间,海拔450米—600米,相对高差20米—100米,多为孤立的圆缓小包,为浅切割圆缓丘陵,面积181.91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7.62%;中丘主要分布在明月峡背斜和任市向斜的翼部,包括朱家坪、中山坪、黄茅苹、席家山等地,海拔500米—650米,台坡高度20米—100米,地貌上表现为猪背岭方山中丘,多呈中切宽谷缓坡,迂回起伏,中切宽谷缓坡丘陵—中切坪状丘陵相间分布,面积51.08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5%。;深丘主要分布在普安、任市两向斜的上翼部和明月峡背斜东段,包括万花岭、鸡公梁、胡家岭、落山槽、观音岩、长坪和宝石水库区等地,海拔一般500米—800米,相对高差100米—200米,多呈深切台状,台面宽平,为深切窄谷脊状丘陵,多数超过1平方千米,分布面积93.21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3%。3、低山为侵蚀构造低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峡、南门场两背斜的中下部和明月峡背斜。东南部及西南部为单面山列峰脊状低山,呈单面山垄地形,沟谷少有切穿;北部及西部为长亘状低山,呈较规则的长亘状地形。纵向上为锯齿状山脊,褶皱紧密。为深切坪状低山,分布面积391.8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7.95%。海拔一般600米—1000米,相对高差不于小20米。4、低中山为侵蚀构造低中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七里峡、明月峡、南门场背斜轴部地带,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大于200米。多为条状长岭的主脊线,绵亘陡直,分布面积56.0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42%。是境内森林、矿产和茶叶主要分布区。
开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7.2℃,最低气温为16.1℃;月平均气温最热月7月为27.1℃,最冷月1月为5.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5.5℃;≥0℃积温6101.4℃,≥10℃积温5226.2℃。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259.4毫米,最多年为1607.9毫米,最少年为935.8毫米。其中70%集中在5-9月;降雨在地区分布上是东北向西南递减,即东北的梅家、沙坝、宝石、讲治雨量较多;拔妙、长岭、广福次之为1250毫米左右;天师、骑龙、普安、永兴、靖安、任市、新街及西南地区雨量较少,为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386.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1%,无霜期282.6天。年总辐射量91.71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量46.69千卡/平方厘米。年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季少霜雪,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温较慢。
开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主要支流渠江流域的一部分,区有溪河105条,总长360千米,主要河流4条,分别为拔妙河(原名开江,开江县因此水而得名),白岩河(原名南江)、新宁河(原名蛟水沟)任市河。其溪河余均为上述5条水系的支流,在县境内呈树枝状展布,且分布不对称,这些支沟通常纵坡较大,流量较小。同时,因地处大巴山暴雨区,山区暴雨较为集中,地势由北部及东北部深丘区逐渐向中部浅丘、平坝过度带,地形比降大,极易形成大洪水,河流水位变幅大多超过10米,最高可达20米以上,洪水形成历时短,陡涨陡落,具有显著的山区暴雨洪水特征,各次级流域每年都会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或流域洪旱灾害,四大水系的暴雨洪水渠江水系洪水的主要成因,对下游地区特别是构成极大威胁。区内河流流域面积大多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因积雨面积小,水源涵养差,水量小,流程短,季节性强,遇旱则枯,有洪即涝。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如下:1、拔妙河发源于广福乡母猪槽。于双河口汇入龙王沟,然后向北流6千米至石灰槽,沿途接纳茶叶坪、横长沟溪水,经采实的双河口、采石桥、政治桥、响水洞入青烟洞后,出境流出开江县。流程21.6千米,支河长44.88千米,流域面积101.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70米,理论蕴藏量270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