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地处大渡河下游、大小凉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介于北纬29°11′18″~29°31′30″,东经103°25′13″~103°44′10″之间,北连乐山市市中区,南界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东临五通桥区和犍为县,西靠峨眉山市。 面积610.89平方公里,下辖8镇5乡1街道127个村21个社区, 区政府驻沙湾镇德胜大道95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湾区常住人口144931人。 沙湾区古称“南陵”,因南宋诗人范成大评“南陵”地处“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得名。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铜街子设置铜山镇兵,原乐山监狱处设置杨林镇兵,号“柘林镇”。1985年5月撤乐山地区建乐山市(地级),原乐山市(县级)划分为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3个县级区。 沙湾城区距成乐、乐雅、乐宜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距乐山大佛37公里,距峨眉山19公里。成昆铁路、省道103线贯穿全境,乐沙城际生态大道、乐沙大道已建成通车,形成了乐山、峨眉、五通一刻钟交通圈。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客运专线、连乐铁路纵贯全境。 2020年,沙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调整后计划(4.5%)1.5个百分点。
发布日期:
2024-11-19 16:49:2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6:19:05
发布日期:
2024-08-15 16:34:58
沙湾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地处大渡河下游、大小凉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介于北纬29°11′18″~29°31′30″,东经103°25′13″~103°44′10″之间,北连乐山市市中区,南界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东临五通桥区和犍为县,西靠峨眉山市。沙湾城区海拔高度402- 480米,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5公里, 总面积610.89平方公里。
沙湾区位于地震区划的扬子区(I级)西部昆明昭觉分区(H级)的峨边小区(H级)。境内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地层除缺失奥陶系中、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老第三系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总厚度达5925.35米。地层包括四界龙系,上元古界有震旦系;古生界有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有三叠系、体罗系、白垦系;新生界有上第三轨第四系。震旦系上统至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诛罗系至白全系上统为河湖相;第四系为冲洪积。地质构造大体以嘉农丰都庙~福禄一线为界,西南为活动性较强的峨眉山断块,岩层倾角大,为20~30度,地层古老,构造复杂;东北为川中台拗,岩层倾角小,为3~6度,地层较新,构造简单。主要有三个背科,三个向科,三大断层和一个“山”字型构造,分为新华构造、经向构造、“歹”字型构造和“山”字型构造等四个构造体系。它们分别是二峨山背科、范店背科、四峨山背斜,龚嘴向斜、九里向外、沫江向外、新华(牛石)向斜,南北向断层、北东向断层、北西向断层。
四川乐山沙湾区沙湾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全境处于大凉山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大渡河以西为中山区,最高处为三峨山“美女峰”,海拔2027米;大渡河以东,沫溪河以南至铜街子一带为低山区,最低处为沫溪河谷,海拔367米。 沙湾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两个1级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层地质结构为形成多种地貌形态奠定了基础。因新构造运动,形成了东北部丘陵、平坝,西南部盆周山地地貌。东北部丘陵、平坝属相对下沉区,以剥蚀、堆积地貌为主;西部盆周山地为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区,以侵蚀、剥蚀地貌为主。沙湾区地貌形态以岩性控制地貌形态,且多喀斯特地貌为其特征;地形类型既有山地区,又有丘陵区和平坝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北连峨(眉)夹(江)平原,西与南接川西南山地,东部与川中丘陵相连。整个地形呈倾斜状,由西南部中山、低中山向东北渐变为中低山、低山直到东北部变为丘陵、平坝。主要分布情况:大渡河以西的三峨山、二峨山一带为中山区,最高海拔2027米;大渡河以东沫溪河以南五显埂至铜街子一带为低山区,海拔600~882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72.7%;丘陵区分布于丰都届、沫溪河以北,面积71平方公里;平坝区分布于大渡河、沫溪河沿岸,由11级阶地、I级阶地及河漫滩构成,占总面积的13.6%。
沙湾区因地质结构复杂以及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上、潮上、紫色土、黄壤上、黄棕壤土、石灰岩土共6个大土类。各类土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是:水稻土面积73047亩,占42.58%;潮土面积7838亩,占4057%;紫色土20281亩,占11.82%;黄壤土42413亩,占24.72%;黄棕壤土15682亩,占9.14%;石灰岩土12302亩,占7.17%。
沙湾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呈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有四季。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暴雨集中在夏季,尤以夜间降雨为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摄氏 17.3度。最热在 7月,平均月气温摄氏 26度;最冷为1月,平均月气温摄氏7.3度。年平均日照数1091.6小时,日极端最高气温摄氏38.l度,日极端最低气温摄氏零下4.3度。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泥石流、低温、秋绵雨、大风、冰雹等。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和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区内坝丘区和山区降雨差异在500毫米以上。坝丘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北少南多,东少西多。二峨山、三峨山等中山顶部降雨量1900毫米以上。四季降雨量分配不均是沙湾区季风气候的显著表现,夏季(6~8月)降雨量782.7毫米,占全年的59%,冬季(12~2月)降雨量54.4毫米,占全年的 4~ 5%,春季降雨量 230.7毫米,秋季降雨量267.6毫米。沙湾区7、8两月降雨最集中,平均雨量分别为314.4、321.7毫米,最少为1月和12月,分别是15.4、14.6毫米。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冬季雨量比例稍有增大,对于山地区域,降雨强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430毫米,降雨日数平均为185天左右,最多年份210天,最少年份150天。平坝、丘陵区域无霜期长,霜雪稀。平均无霜期330天,降雪通常随降随化,年平均积雪时间仅0.3天,连续积雪时间不超过一天,一般是夜间积雪,次日上午消融。沙湾区日照受地形和降水、云雾影响,分布较悬殊。开阔地日照时数随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米而下降5~ 10小时。光照资源的季节分配合理,夏季是黄金时期,每年7.8月是高光照时期,其次是4月。由于有较好的光热条件,坝区和低山区几乎没有高温干旱,没有严寒冰冻,作物四季都能生长,光照资源的有效性好,利用率高。
沙湾区自然植被受地理环境影响,可分为3个植被带谱:海拔1000米以上为灌木草丛、暖性竹林;海拔1300米以下为湿性竹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1300米以上为暖湿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5昆交林。有植物3000多种,动物400多种。
大渡河、沫溪河是沙湾区境内的主要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亦称铜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由大金川、小金川在丹巴县城东汇合,经石棉、汉源、峨边自治县于沙湾区范店乡李子坪村入境,经龚嘴、铜街子、福禄、沙湾,于嘉农镇燎原村出境,在乐山注入岷江。区境内流长118公里,流域面积369.35平方公里。大渡河福禄水文站记录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490立方米。大渡河石棉至铜街子为下游,铜街子至乐山城下注入峡江的河段为河口段。沙湾区境内的大渡河属下游与河口段。大渡河在沙湾区接纳的主要支流有:范店沟、刘沟、斡溪、先村沟、插旗沟、六并沟。余溪,均为小型山地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