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区中心(老五区之一),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0.29°,东经104.32°,全区总面积108平方千米。东与成华区、新都区接壤、西与成都高新区、青羊区连接,南与青羊区分界,北与郫都区、新都区毗邻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牛区常住人口为1265398人。 金牛区是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境内有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遗址、有见证巴蜀文明与中原文化开放融合的金牛古道、有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地上皇陵前蜀永陵。老官山出土的汉代提花织机模型达到了蜀锦技术的巅峰,延续1000多年的九里堤开创了成都“两江环抱”的城市格局,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制造地净众寺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2020年,金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经济总量继续位居五城区第一位。
发布日期:
2024-11-25 07:00:32
发布日期:
2024-11-24 21:30:14
发布日期:
2024-11-19 16:30:01
金牛区位于成都市区中心,区域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0.29度,东经104.32度,东接成华区新都区、西连高新区、青羊区,南与青羊区分界,北与郫都区、新都区毗邻,区域东西距18千米,南北距16千米, 全区总面积108平方千米。 金牛区
金牛区地势自东北倾向西南,地面比降为10‰—2‰。最高海拔点在青龙乡石岭村,为594米;最低海拔点在琉璃场乡祝国寺村,为476.9米。相对高差117.1米,平地海拔约500米,平原占总面积的74.7%,余为浅丘。金牛区地势比较平坦,除东部北缘靠龙泉驿区、新都区浅丘地带外,其余为平坝。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只有三类:平地为覆盖着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浅丘阶地分布雅安砾石层与黄棕色成都黏土;山丘为第四纪朱罗纪和白垩纪红色砂岩、泥岩组成。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区境西受龙门山、东受龙泉山活动性断裂的影响,受地震波及,基本烈度为7。
金牛区过境主要灌溉河系有清水河、江安河、府河、毗河、东风渠等五条主干河。其中清水河在境内长23.5公里,平均宽42米,年过境水量为68658.35万方(实际过境水),可供水31405.23万方,占过境水的45.71%,引入团结渠、龙池渠、苏坡渠、金牛渠、梁家堰、双江堰、栏杆堰、龙爪堰、沱江河等支渠。金牛区的地下水属潜水型,储水条件良好,地下水埋藏浅,变幅小,厚度由西向东减薄,水量丰富。埋藏深度,丰水期1—2米,枯水期2—4米,流向与地形一致,由西北向东南,水力比降2%,物理性质良好,水温16℃—20.5℃。化学组成以重碳酸盐钙型水及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矿化度在1克/升以下,硬度在25℃左右,因属第四系孔隙性潜水,水位动态与水质变化均易受地面水的影响,尤以城市环境条件和农业环境条件影响较为突出。
日照:金牛区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238小时,最多年为1461小时,最少年为82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26%,最多年为33%,最少年为19%。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以夏季(6—8月)为最多,冬季(12—2月)为最少,春季大于秋季。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3718.5兆焦耳/平方米,最多年为4089兆焦耳/平方米,最少年为3031.9兆焦耳/平方米。总辐射量以夏季为最多,约占年总辐射量的40%,最大值发生在7月,为465.22兆焦耳/平方米;冬季辐射量最少,占年总辐射量的14%;最小值发生在12月;春季辐射量大于秋季。温度:金牛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常年均温16.2℃,积温5937℃。最高气温为40.1℃(1941年7月4日),最低气温为-6℃(1955年1月5日)。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5.3℃—6.1℃;日照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0℃的日数,2012年平均有49天,主要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年中,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0℃的出现时间最早始于4月中旬,最晚止于9月下旬。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0℃的天气不多见;日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0.0℃的日数,年平均约12天,出现在11月下旬至3月中旬,其中多发生在12月下旬至2月上旬之间。降水:金牛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40.0—1034.6毫米,由于受地形和城市工业区的影响,东部降水量多于西部,保和乡的沙河堡降水量最多,簇桥乡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