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属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于1965年建区。 大渡口区东临巴南区,南界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至2017年末,大渡口区下辖5街3镇,面积102.83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渡口区常住人口421904人。 大渡口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金鳌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园、大渡口义渡公园、马桑溪古镇、堰兴剪纸等。 大渡口区获得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卫生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区)等荣誉称号。 2020年,大渡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发布日期:
2024-12-16 11:46:00
发布日期:
2024-12-16 06:30:13
发布日期:
2024-12-15 11:40:32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在东经106°23'-106°31'、北纬29°20'-29°30'之间。东南与巴南区花溪镇、鱼洞街道以及江津区珞璜镇隔江相望,东北、西南与九龙坡区九龙、中梁山、铜罐驿、陶家、石板、华岩镇毗邻。南北长17.25公里,东西宽13.75公里,幅员面积102.83平方公里。 大渡口区
大渡口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西向东依次为:中梁山断裂带、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至重庆解放碑向斜。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15°。中梁山断裂带从大渡口区的西南部穿越境区,属压扭性逆冲断层。大渡口区风光大渡口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影响,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整个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渐由高向低变化,西部属中梁山脉,以低山为主,最高点海拔为650米,中部和东南部以中丘、浅丘、平坝和沿河阶地为主,最低点位于区内长江出境处海拔为150米,相对高差500米。
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7℃,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常年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大渡口区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公里(除长江外)有三条,分别为跳蹬河、桃花溪和伏牛溪。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32公里;跳蹬河发源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经跳蹬镇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公里;伏牛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公里;桃花溪发源于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