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 象州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898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末,下辖8个镇、3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象州县常住人口为281846人。 象州县地处山地丘陵区,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和平原相间交错地带;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象州县是清代“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献甫,现当代世界漫画作家廖冰兄和广西区政府原主席韦纯束的家乡 ,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中国长寿之乡” 等荣誉称号。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象州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9.89亿元,同比增长1.5%。其他主要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1%。
发布日期:
2024-08-15 15:38:12
发布日期:
2024-08-15 15:08:23
发布日期:
2024-08-15 10:43:56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象州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大瑶山西麓,西接兴宾区,南靠武宣县,东邻金秀瑶族自治县,北连柳州市鹿寨县、柳江区;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09°25′-110°06′,北纬23°44′-24°18′之间。 象州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有雨季、旱季之分。因地处大瑶山西麓,受地形影响,降水相对偏少,属桂中少雨中心地带,既有春旱,亦多秋旱。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1332.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 。象州县
象州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李四光所指“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大瑶山复背斜的西部。构造线方向近于南北向,局部向东或向西偏转。水晶—寺村一带作北北西向;东部大乐—百丈一带和西部马坪—石龙一带为北北东向。县内褶皱简单,断裂较为发育。褶皱多为短轴背斜和向斜,局部具层间挠曲或揉皱。大小断裂共20多条,大都属高角度逆冲断层、正断层或平推断层。所有褶皱和大部分断裂皆为印支运动形成。其中象州—武宣大断裂在泥盆纪和中新生代曾发生多次活动,系广西著名控岩、控矿构造之一。
象州县境内地貌呈多样性与复杂性。具体可划分为4大类型:(一)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柳江以东各乡、镇,由地壳上升、流水强烈侵蚀切割而成。根据海拔高度和地貌形态的差异,分为中低山陡坡地貌和低山丘陵地貌。(二)剥蚀堆积地貌,柳江以东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较广。按剥蚀堆积性质和地貌特征,分为丘陵平原一平原丘陵地貌和倾斜山前平原地貌。(三)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运江及其支流寺镇河、落脉河(金秀河)、下腊河中上游、妙皇河中下游、高龙河中下游以及柳江象州镇河段两岸,由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河漫滩堆积物构成。(四)岩溶侵蚀构造地貌,分布于柳江以西广大地区,系由上泥盆统、石炭系和少量二叠系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含燧石灰岩、硅质岩、含锰灰岩和泥质灰岩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其发育程度与构造(特别是断裂)关系密切。
象州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季风特点显著,光、热、水基本同季。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因地处大瑶山西麓,受地形影响,降水相对偏少,属桂中少雨中心地带,既有春旱,亦多秋旱。以旬平均气温来划分四个季节,旬平均气温22.0℃为夏季,10.0~22.0℃为春季、秋季。四季划分,每年3月1日至4月23日为春季,历时54天;4月24日至10月14日为夏季,历时174天;10月15日至12月20日为秋季,历时67天;12月21日至次年2月28日为冬季,历时70天;夏天无酷暑,冬短少严寒,但有时有霜雪可见。 一、春季冬季风过渡到夏季风时期。天气多变,气温回升,湿度猛增。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形成连绵阴雨影响早稻播种的“烂秧天气”。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偏少,阴天占一半多,雨天占三分之一,但雨量不大,且雨季往往至春末4月中、下旬方开始,故常出现春旱。大风、冰雹也时有出现,酿成灾害。二、夏季盛行暖湿气流,多偏南风。前期大、暴雨常见;后期多降阵雨、雷雨。6~7月若受高空低涡影响或热带风暴影响,出现连续性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洪涝;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天气晴朗少云,造成夏旱。整个夏季降水集中,热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植物生长极为茂盛,亦是出现雷雨和大风最多的季节。三、秋季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季节,替换过程较春季快。8月仍受热带天气系统及高空槽影响,降雨较多,9-10月多为高压控制,雨季很快结束,干燥少雨,常形成秋旱。若遇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侵,形成“寒露风”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个别年份入秋后仍出现连续大雨、暴雨,造成洪涝。四、冬季盛行寒冷大陆性气团,且不断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冷空气强大时,形成寒潮性降温,往往产生平流型和辐射型低温霜冻,危害越冬作物。冷高压出海后常出现回流阴雨天气,一般7-10天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影响县境。12-1月多霜冻天气,2月份偶尔亦出现降雪或冰冻天气。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20.8℃;比北面、西北面相邻的鹿寨、柳江两县高0.2-0.3℃,比南邻的武宣县低0.6℃,比瑶山的金秀县高2.9℃。1月最冷,平均气温10.9℃,7月份为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8.4℃;3~11月平均气温15℃以上,其中,4~10月平均气温1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95年7月31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出现于1999年12月23日 。
落脉河象州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一级支流——柳江自北向南流经运江、象州、马坪、石龙4乡、镇,于县西南端汇合自西北而来的红水河,形成黔江流入武宣县。受构造线和地形面的影响,形成“江河曲似九回肠”的弯曲河道。而大瑶山发育的河流则受穹隆地形影响,水系呈放射状向四周辐射。因县域地势周高中低,形成聚水盆地,12条主干河流呈树枝状向湖盆中央辐聚,注入柳江。唯青凌河向西南注入红水河。全县河网长度达1131.80千米,密度为0.5413千米每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