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北部,东与灵川县、七星区相接,西与秀峰区连接,南与秀峰区连界,北与灵川县交界,下辖2个街道和1个乡,行政总面积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3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北门街道中山北路147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叠彩区常住人口为202875人。 秦代,属36郡之桂林郡。1979年7月,桂林市叠彩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境内有湘桂铁路、322国道纵贯全境,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距叠彩区26千米,有桂北客运站、桂北汽车货运总站、桂林汽车总站等汽车站与桂林北站火车站,自然资源主要有马尾松林、乔木、猕猴、林麝、赤铁、黄铁等。 2019年,叠彩区地区生产总值91.42亿元,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8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1元,增长8.5%。
发布日期:
2024-12-22 16:10:39
叠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北部,介于北纬25°17′02″—25°21′42″、东经110°16′13″—110°22′55″之间,南北纵距7.84千米,东西横距11.25千米,东与灵川县灵田乡、七星区朝阳乡相接,西与秀峰区桥头村、肖家村、矮山塘村连接,南与秀峰区连界,北与灵川县定江镇、灵川镇交界,行政总面积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3平方千米。 叠彩区政府
叠彩区地势低平,自北向南微倾斜,地面海拔140—160米,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以岩溶峰林地貌为特色,发育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以平原为主,其次为山地、丘陵。峰林平原洞穴多于峰丛洼地洞穴,地下河洞穴长大,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叠彩区城区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0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1℃。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太阳辐射的年平均值为51643.79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数为1530小时。年大于0℃的积温,平均为7074.1℃。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75.5%。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927.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2807毫米(2002年),最少年为1362.7毫米(1969年)。冬季降水量的分配极不均匀,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7.6%,冬季仅占10%。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93.15天。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503.25毫米。历年平均气压为995.0百帕。历年平均风向以东北偏北风居多,年平均风速2.5米每秒,最大风速31.9米每秒(1985年4月9日)。四季分明,且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三冬少雪,四季常青,物候变化明显,季节性强。
叠彩区境内有尧山、叠彩山、伏波山、虞山等山;有伏龙洲、南洲、蚂蝗洲等岛屿;有试剑石、木龙洞、韶音洞、风洞、仙鹤洞、瞻鹤洞、还珠洞等奇石异洞。
叠彩区过境河流有漓江,境内河流有灵剑溪、董家河等。清狮潭水库东干渠纵贯全区,另有宝贤湖、西清湖、木龙湖、铁佛塘、八角塘及白石潭、伏波潭、皇潭、木龙洞泉、天赐泉、潘家泉、祝圣庵水井、三皇井、闺女井等湖、塘、潭、泉、井分布辖区。
叠彩区其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4.5—6.5。河流冲积母质沙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棕色石灰士和黑色石灰土,宜旱作物和林业生产。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土类。
叠彩区自然植被有针叶林种类以马尾松为主,还有枫香、白栎、冬青属、樟、泡桐、油桐和桃金娘、柃、乌饭树、假黄杨、栀子、水杨梅、金樱子等;主要分布于辖区漓江段东岸至尧山一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种类以青岗栎为主,还有铜钱树、刺叶冬青、海桐花、斜叶榕、小栾树、珍珠梅、紫堇、九里明、楼梯草属、黄荆等;主要分布于尧山西侧一带。常绿落叶混交残林种类有山胶木、沙皮树、菜豆树、乌冈栎、圆叶乌柏、青檀、榆树等;分布于漓江西岸一带。漓江河岸,以枫杨为主,还有水杨梅、乌柏等;辖区各山均有分布。鹊梅藤、大棘灌丛种类有石山棕、三叶薯、竹叶椒等。草丛植物种类,以禾本为主,具体又分为低山丘陵旱生草地:种类有黄背茅、臭根子草、水蔗草、画眉草、鸭嘴草等;四边地杂草草地:种类有蜈蚣草、狗牙根、黄茅;田埂杂草草地:种类有马塘属、牛鞭草属、雀稗属、狗尾草属、蟋蟀草、棕叶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