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南宁市北部,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介于东经107°42′38″~108°30′00″,北纬23°24′06″~24°02′06″之间。东与上林县、来宾市忻城县交界,南与武鸣区相邻,西与百色市平果市、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接壤,北隔红水河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县域呈东西绵长,南北狭窄之不规则长形,东西最大横距8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1千米,与邻县边界总长412.27千米。马山县总面积2340.76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山县常住人口为382430人。 马山县古属百越之地。1951年7月,隆山县、那马县合并设立马山县,隶属宾阳专区。2002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南宁地区,2003年6月,改属南宁市管辖。 截至2020年6月,马山县辖7个镇、4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白山镇。 2019年,马山县地区生产总值85.84亿元。财政收入3.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4元。
发布日期:
2024-12-12 08:40:12
发布日期:
2024-12-11 06:15:00
发布日期:
2024-12-10 20:50:00
马山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南宁市北部,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东经107°42′38″~108°30′00″,北纬23°24′06″~24°02′06″。东与上林县、来宾市忻城县交界,南与武鸣区相邻,西与百色市平果市、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接壤,北隔红水河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县域呈东西绵长,南北狭窄之不规则长形,东西最大横距8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1千米,与邻县边界总长412.27千米。总面积2340.76平方千米。 马山县
马山县东部为大石山区,地势较高;中部和西南部为土岭丘陵,地势较低。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地貌以岩溶(喀斯特峰丛)和丘陵为主,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谷地3种,地形复杂,石山峰峦叠嶂,岩石裸露,悬崖峭壁,山高谷深,洼地遍布。东部、西部、西北部为岩溶地貌,中部和西南部为丘陵地貌。东、西部、西北部石山区山体连绵,石峰林立,特别是东部地区,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峰海拔一般在500米至600米左右。中部、西南部丘陵地区地势较平缓,土岭一般海拔300米至400米,大多为馒头山体形。境内西北部和东北部较高,地面标高450米左右。地形自西部林圩镇高德村—林圩镇黄番村—古零镇—加方乡一线,直线约55千米,地势较高,形成一条分水岭,两侧总体地势各自向北与向南倾斜。主要有大明山、朝燕山、垒高、苏维、岩杠等山脉5条,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耸立其间,主要关隘有7个。 马山县山地丘陵区
马山县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气候宜人。春季低温阴雨、干旱、冰雹,夏季燥热多雨、易洪涝,秋季少雨、寒露风,冬、春之交霜冻寒害。多年均日照时数1461.30小时,平均日照4小时,日照率33%,平均降雨量1722.50毫米,平均气温21.80℃,无霜期343天。
马山县水系分南、北两大水系,北水系流入红水河,南水系流入武鸣区河系,境内河流总长303.55千米;境内有地表河11条、地下河9条、地下水点88处。其中姑娘江、乔利河、兴科河、周鹿河、清波河5条地表河汇入红水河,杨圩河、光明山河、林圩河、苏仅河、内勇河5条地表河汇入武鸣区境内。
马山县土壤分为水稻土、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冲积土等土类6个;其中石灰岩土分布最广,面积13.1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9.40%。
马山县属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植被区,原生植被受人为破坏、山林火灾等,原生植被保存极少,次生树种占多数,多为稀树灌丛、灌丛和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