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区,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位于焦作市区西部 ,太行山南麓,西北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接壤,东北、东南与修武交界,东与解放区毗邻,西与博爱县隔河相望,总面积162平方千米。 2018年,中站区下辖10个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站区常住人口为107281人。 中站区南部有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府城早商遗址,中部有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元代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许衡的陵园,北部是峰林峡生态旅游景区。 2019年,中站区地区生产总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718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8年的0.6:69.9:29.5(经普调整后)变化为0.5:69.5:30.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发布日期:
2024-12-21 08:28:00
发布日期:
2024-12-20 08:20:00
发布日期:
2024-12-15 07:57:00
中站区中心坐标位于东经113°09' 3",北纬35°14' 30",位于焦作市区西部 ,太行山南麓。西北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接壤,东北、东南与修武交界,东与解放区毗邻,西与博爱隔河相望。南北长19千米,东西长8.75千米,总面积162平方千米。城区东距市中心7千米,西距博爱县城11千米。 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政府
中站区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地貌单元及形态划分为山区、山前坡地岗丘区和平原区。山区海拔高度900—200米,基岩裸露,谷系发育,河谷切割较深,两岸陡峭,河道弯曲,以侧向侵蚀为主,河床上有大量砾石沉积,河槽呈“U”型,河流上游有泉水出露;山前坡地岗丘区,海拔高度200—95米,由山前冲洪积物构成,覆盖层厚度不一,南北向冲沟发育,侵蚀切割较重,沟岭相间,波状起伏,区内土层与砂砾石交错,分布不均,地面坡度1/100—1/600;平原区为洪积冲积扇群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地面平坦,地势自西北至东南倾斜,冲沟在该区逐渐萎缩消失。
中站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天气寒冷;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温暖海洋气团从西南东北方向入侵,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降雨量特别集中。降雨量中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4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101.7毫米(1955年),年最小降雨量260毫米(1981年),降雨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70%以上。气温中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最高气温43.3℃,最低气温-16.9℃,全年无霜期217天,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无霜期中站区光能资源充足,多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28日前后,终霜日在3月23日左右,最早初霜日为10月17日,最晚终霜日在4月3日。蒸发量中站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毫米。风速中站区以西北和东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l米/秒,最大为19.4米/秒。
中站区土质属风化岩土及红粘土,山区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始植被零星存在,植被灌木类主要为荆条和白草共生,乔木类主要有红柳和以核桃、柿子等为主的人工经济林,植被覆盖率31.2%。山前倾斜平原由冲洪积物组成,表层以砂砾石的砂壤土为主,在局部地区分布有壤土。平原地带,地层以粘性土、黄色亚粘土和粉土为主,局部夹有一些粉细砂薄层,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