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隶属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新乡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13°23′—114°59′,北纬34°53′—35°50′之间,是新乡市中心城区之一。北与牧野区、卫辉市交界;西与卫滨区比邻;南与新乡县接壤;东与延津县相邻,全区面积154平方千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旗区常住人口429328人。 红旗区前身为新乡市第三区,1949年4月底成立于新乡县小冀镇。1955年12月,易名和平区。1959年2月,更名为和平人民公社。管辖卫河以北的市区和郊区农村,改名为卫北人民公社。1960年9月,农村划出,恢复和平区原区划。1966年10月,和平区改称红旗区。 截至2020年6月,红旗区辖5个街道、2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西大街新生巷13号。 2020年,红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0.3:43.0:5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2亿,同比增长4.4%,税占比83.1%,居全省53个建制区第8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亿,同比增长4.4%,人均GDP位居全省县市区第6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市第1位;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居全省53个建制区第6位。
发布日期:
2024-12-05 11:33:00
发布日期:
2024-12-05 01:07:00
发布日期:
2024-12-04 21:45:00
红旗区位于新乡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13°23′—114°59′,北纬34°53′—35°50′之间,是新乡市中心城区之一。北与牧野区、卫辉市交界;西与卫滨区比邻;南与新乡县接壤;东与延津县相邻。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18千米,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15千米,全区面积154平方千米。 红旗区
红旗区辖区绝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在第四系全新统时期,主要沉积了一套冲积相的物质。交接洼地(卫河一带)中,分布有山前冲洪积物与河流冲积物。总的岩性特征为套灰—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盖夹厚层粉细砂、含砾中细砂。一般为上细下粗的二元结构韵律为特征,呈疏松状结构,具水平层理构造,富含分散钙和少量钙核。地层厚度23—44米,从北向南逐渐变厚。从地质构造情况来看,红旗区处于东西向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的北缘,新华夏系中第二沉降带的坳陷之西和太行山隆起及山西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东翼的东南侧。其断层有:合河―古固寨断层。该断层经新乡县合河、古固寨向东南方向延伸。断层走向295度。在卫星照片上反映明显,南、西色调深,东、北色调浅。
红旗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北缘,太行山前倾斜平原的末端由于华北平原正处于不断沉降的阶段,堆积作用大于沉降的速度,因而使本区内沉积了较厚的松散沉积物,在地貌成因类型上属于堆积地形。卫河和共产主义渠两侧系山前冲洪积物与黄河冲积物交接沉积地带,为条由西向东延伸的槽状洼地。地势向东倾斜,地面坡降1/1500—1/4000,地面标高72—76米,地面平坦、低洼,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带。地表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及轻亚砂主组成。土壤多沼泽化、盐渍化。南部因受黄河泛滥、冲积的影响,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坡降在1/1000—1/6000之间变化;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洼地易造成内涝,有沼泽及盐碱化现象。地表多为轻亚砂土。
红旗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2015年,红旗区气候基本特点是冬季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明显偏少,日照略偏多;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且分布不均,日照接近均值;夏季气温正常,降水偏少,日照与均值持平;秋季气温偏低,降水略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偏少。2015年,红旗区年平均气温为15.6℃,较均值偏高1.1℃;年总降水量为563.5毫米,与均值基本持平;年日照总时数为1932.8小时,较均值偏少202.6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在6月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2℃,在11月27日。全年终霜日3月10日,初霜日12月2日,无霜期日数为266天。 红旗区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