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殷、邺城、邺郡、相州、彰德府等,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安阳市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阳市常住人口为5477614人。 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远古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今濮阳)和亳(今商丘)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人杰地灵,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将岳飞尽忠报国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区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文明城市 。 2021年,安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5.5亿元,居全省12位,比上年增长5.0%。
发布日期:
2024-12-14 00:54:00
发布日期:
2024-12-13 06:02:00
发布日期:
2024-12-05 08:30:00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41′~36°21′,东经113°38′~114°59′。东与濮阳市接壤,南与鹤壁市、新乡市相连,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长治市相望,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贯穿南北,南距省会郑州187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冲、四省通衢之称。辖区东西122公里,南北128公里,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 ,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47%,市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
都市安阳(20张)安阳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西部为太行山;中、东部平原。最高点在林州市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点在内黄县,海拔仅50米。山地、丘陵、平原、陂洼多种地貌类型,构成复杂的地表形态。由安阳县西部的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观台镇(河北省磁县辖)一线以西,包括林州市全境均属于剥蚀构造作用为主的地貌形态。由安阳县西部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线以东至京广铁路,属于丘陵地貌区。安阳市京广铁路以东地区均属于低平原范围,海拔标高一般为70米,向东逐渐降为50米。地势开阔平整,起伏很小,就其表面形态,也可称为山前平原,其范围约占全市面积的60%。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安阳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但酷寒暑热,旱涝交替。历年平均气温12.7℃~13.7℃。安阳市全年可照时数为4431.8小时~4432.3小时,平均实照时数为2368.0小时~252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全市最早初霜日为9月30日,最晚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为10月23日。最早终霜日为2月17日,最晚终霜日为4月2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全市平均无霜期为201天,最长达249天,最短为175天。安阳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1.1毫米~693.1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247.9毫米,最少仅243毫米。其中,春季占13%~14%,夏季占60%~65%,秋季占19%~22%,冬季仅占3%~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68%,夏季较大,秋冬次之,春季较小。全市年蒸发总量历年平均1927.3毫米~1997毫米,其中,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四季风向多受高空气流控制。春、夏、秋季以偏南风居多,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全市年平均风速为1.7米/秒~3.5米/秒。
安阳市河流属于雨水补给类型,水位变化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由于安阳市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所以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夏秋水位高,冬春为枯水期。安阳市除滑县东部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大部分均属海河流域的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卫河、漳河、洹河(安阳河)、汤河、淇河等。 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