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区,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是洛阳市内五区之一。辖区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2°43′,北纬34°67′,总面积55.95平方千米 。西工区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区平原和邙山丘陵区及少量坡地组成。西工区位于暖温带地带,四季分明。 截至2019年10月,西工区下辖9个街道 。区政府驻王城路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工区常住人口为369165人。 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驻西工,1975年11月,市属各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恢复西工区建制。 河洛文化起源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河洛地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济洛高速南北贯穿,310国道、小浪底专用线过境。洛河流经辖区。获得2017年度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称号 。境内有天子驾六博物馆、应天门遗址、西工兵营、樱桃沟风景区等景点。 2020年,西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1457万元。
发布日期:
2024-12-13 20:44:00
发布日期:
2024-12-13 05:25:00
发布日期:
2024-11-30 16:00:00
西工区,位于洛阳市市区中东部,东至定鼎路,北接邙岭,与老城区毗连;西邻涧河,与涧西区相邻;西北与新安县、孟津区接壤;南至洛河,与洛龙区隔河相望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辖区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2°43′,北纬34°67′,辖区总面积55.95平方千米 。西工区
西工区地处华北地台(华北古陆板块)与秦岭褶皱系(古秦岭洋板块)接合部位,横跨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黑沟——栾川断裂为界划分为北部地台区和南部地槽区。其中的北部地台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地层出露齐全,分布有基底变质岩系及上覆盖层沉积岩系,为典型的双层结构,地层有较好的连续性。
西工区位处洛河下游平原中部北侧,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区平原和邙山丘陵区及少量坡地组成。城区地面较为平坦、开阔。红山乡和邙岭路街道办事处位处邙山黄土丘陵和坡地,有些较狭窄的丘陵,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西工区位于暖温带地带,气候具有春季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显著特点。 西工区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141.6小时,各地差异不大,四季分布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据统计,西工区内夏季的炎热期、暑热期比郊区长,分别多5天;冬季的冷期、寒期则比郊区短,分别少5天。西工区1986年~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在12.0℃~14.7℃左右。四季平均气温1986年~2000年,区内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春季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26.8℃~27.2℃之间;秋季平均气温在15.0℃~15.4℃之间。西工区内气温随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1月气温最低。入春以后急剧升温,从3月到4月,升温最快。春季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阶段,温度回升很不稳定,时高时低,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西工区处于背风处,海拔高度低,降水量显著减少;年降水量一般比临近山地少200毫米~300毫米,形成了明显的少雨区。四季降水量春季(3月~5月)降水量:随着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开始增多。西工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年际波动不大。各个年代内逐年降水量偏多与偏少交替出现,特多与特少的年份很少。西工区全年盛行东北风或西风。由于地处河谷地带,和山区相比风速较大,年均1.9米/秒~2.9米/秒。冬春季风速多大于2米/秒,夏、秋季风速多小于2米/秒。
洛河:潼关以下黄河上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南田县灞源乡木岔沟芋园泉和洛南县西北部的洛源乡黑章村龙潭泉,两流汇合东流,到洛宁、卢氏两县交界处的故县水库入洛阳市境,经西工区南侧、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区,纳涧河后流入偃师,纳伊河后改称伊洛河,东行经黑石关出境入巩义市,最后在巩义神堤汇入黄河。涧河:洛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北马头山,向东流经渑池、义马至吴庄入洛阳市境,再东流经铁门镇、新安县城、磁涧到西工区瞿家屯入洛河。枯期时有断流。入城区后,主要接纳西工区、涧西的雨水和污水,河床为亚粘土组成,呈“U”型发育。金水河为涧河支流,发源于新安县云梦山东麓,流经新安、孟津和红山乡党湾村,注入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