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山东省青岛市辖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主城区东南隅,黄海之滨。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03.7千米。地形依次呈中低山、丘陵、滨海平原及山间谷地阶梯状分布。 辖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金家岭街道金家岭社区仙霞岭路18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崂山区常住人口502370人。 2020年,崂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6.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
发布日期:
2024-11-15 18:15:0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8:10:0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8:10:00
崂山区地处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隅。位于东经120°24′33″~120°43′、北纬36°03′10″~36°20′23″。东、南濒黄海,西邻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城阳区和即墨区。 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3.7公里。 崂山区
崂山地区发育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其特色为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山谷现出典型的断裂地貌特征,崖悬壁峭,山深谷狭。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山峰海拔1000米左右,在更新世期间经过多次冰期、间冰期气候的交替变动而形成。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冰期时期的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以及由于冰后期的流水活动而形成的。崂山区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侵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三种类型。三者在高度上依次呈中低山、丘陵、滨海平原及山间谷地阶梯状分布。 崂山区海岸线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崂山头折而西至麦岛山根,长103.7公里,属基岩海岸类型。海岸线长且多曲折,近海山崖岬角之间构成多处海湾,有崂山湾、太清湾、流清湾、沙子口湾等。海滩不甚发育,多为岩滩、散礁、碎石和粗砂砾石。沿海有岛屿16个。
崂山区气候四季分明,特征突出。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慢;夏季,湿热多雨,少见酷暑;秋季,空气清新,云淡气爽;冬季,风多温低,极少严寒。年平均地面温度14.2℃~15.0℃。年平均日照时数2281.4小时,年均日照率52.1%。年平均雾日50天左右,多为平流雾(海雾),雾季集中在春末夏初。年平均总云量50%~55%,夏季平均总云量最多,降水天气过程的后期多出现崂山云海景观。年平均风速2.7米/秒,11月至翌年3月多北和西北风,4~8月多南和东南风,9~10月北风和南风风势基本相等。
崂山区境内河流共18条,以巨峰延伸的各大山脊为分水岭,沿山谷呈放射状扩展分布。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多直流入海。向西流入胶州湾的有白沙河、石门河、五龙河、张村河等4条;向东流入黄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庄西山河、王哥庄河、晓望河、雕龙嘴河、泉心河、石头河等8条;向南流入黄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东河、大河东河(包括凉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条。 境内地下水属浅层水或浅层微承压水,自成一个闭合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总流向与地表水一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浅层循环、短途流动。地质构造破碎带一般为基岩裂隙水,可开采量在32立方米/日~120立方米/日。其他地区为第四系孔隙水。 崂山海域海洋潮汐潮差大,有良好的纳潮地形,没有泥沙淤积。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每个太阳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平均潮差2.8米~3.4米。潮流多为旋转流,仅在近岸、峡口等部分海域存在往复流。海浪一年四季有风浪、涌浪、混合浪之分,以风浪为主,春、夏季多为偏南向浪,秋冬季多为偏北向浪。近海面海水表层年平均水温为13.5℃。沿海水表层盐度历年一般保持在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