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地处赣州市西部,是赣江支流章江源头,面积1543.87平方千米,辖6镇、8乡。 2020年末,常住人口为26.85万人。 上犹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建县,有西晋摩崖石刻、宋代东山寺、明代文兴塔、登龙塔等文化遗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犹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有名有姓革命英烈2199名,开国将军4名。 厦蓉高速穿境而过,被纳入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 上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也是“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以水丰电足著称,有湖泊、水库、山塘1600多座、大小河流610条,有大小水电站46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4座,森林覆盖率达81.8%。达到国家1至5级标准的景点162处,有五指峰、阳明湖、森林小火车、赣南树木园、古冰川遗迹燕子岩等。素有“水电之乡、茶叶之乡、旅游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 2020年,上犹县实现生产总值92.47亿元,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完成财政总收入10.94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亿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和8.3。
发布日期:
2024-11-01 17:30:00
发布日期:
2024-10-31 14:26:00
发布日期:
2024-08-15 11:55:00
上犹县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东邻南康区,南连崇义县,西接湖南省桂东县,北毗遂川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114°40′,北纬25°42′—26°01′之间。全县面积1543.87平方千米。 上犹县
上犹县境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丘陵山区,县内地貌,东北、西北、西南为山地,东南部为丘陵、河谷盆地。 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五指峰、平富、双溪、寺下、紫阳等乡;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陡水镇、东山镇的边缘。西边和北边沿县界线,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与湖南、崇义交界的齐云山第三峰(鼎锅寨)海拔1920米,为全县最高点。岩石多为花岗岩、高质岩。植被多为松、杉、竹和白茅、芦箕等。竹木资源丰富。 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l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在黄埠、东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乡镇,地势低平缓和,中间贯穿河流。岩石多为变质岩,部分为花岗岩、紫色砂页岩、石英砂岩等。植被覆盖稍差,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为粮油及经济作物区。 山间盆地丘陵或山地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多为陕长带状,地势低平。以营前、水岩、社溪、油石、东山、黄埠盆地为最大,其境内均有河流贯穿,坡缓谷宽,为第四纪新沉积物堆积而成,是县内土地肥沃,农田集中,人烟稠密,耕作较为发达的地区。
上犹县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1765.2小时,年无霜期28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
上犹江流经上犹县全境,为章江主要支流,主河长189千米,流域面积4583平方千米。
上犹县内岩石类型因地形地貌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主要分布情况如下:酸性结晶岩类:以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从西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起,分两支向东南、西南延伸,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五指峰、营前、水岩、紫阳、梅水、社溪、东山等乡镇。风化物颗粒粗糙,含石英砂粒和砾石较多,形成酸性结晶岩类红壤、麻石泥土和麻沙泥田。泥质岩类:以板岩、千页岩和泥岩为主。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的中丘及南部地区,寺下、安和、东山、黄埠等乡镇分布的面积大。风化物质地细致,泥质较多,形成的土壤为泥质岩类红壤和鳝泥田。紫色砂页岩类:有紫色砂砾岩、紫色砂岩、紫色页岩和紫色泥岩等。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地带,以油石、社溪较多,梅水也有少数分布。形成的土壤为紫色沙泥田、紫色土,含钙、钾、磷等矿质营养丰富,是县内一种较好的成土母质。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上犹江、寺下河、紫阳河、营前河两岸的河谷阶地。形成的土壤为潮沙泥和潮沙泥田。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在低丘和岗地。是冰水沉积物,经过漫长湿热气候的影响形成的。一般覆盖于紫色砂砾岩、紫色砂页岩和紫色砂岩之上,典型剖面构型下部为砾石层,依次向上为网纹层和均质红土层。形成的土壤有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和黄泥土、黄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