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福建省泉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县、大田县交界。 永春县辖18镇、4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全境呈长带形状,东西长84.7千米,南北宽37.2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桃城镇衙口街1号。 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春县常住人口为422531人。 2015年,永春县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永春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永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45167万元。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2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福建省永春县城为2021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发布日期:
2024-11-15 21:19:00
发布日期:
2024-11-15 20:18:0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7:40:00
发布日期:
2024-11-15 16:35: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交界。介于东经117°41′55″~118°31′9″,北纬25°13′15″~25°33′45″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 永春县
永春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雪山(海拔1366米)为最高;东部地势呈阶状。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资源丰富,分布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是永春县重要的经济文化带。
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个过渡性气候带上,内半县多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外半县多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而千米以上高山呈北亚热带气候,全县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初霜期在12月20日,平均晚霜期在2月7日终结。年平均气温20.4℃,两个气候带平均气温相差2.7℃。一月份平均气温11.9℃,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极端最高气温38.4℃。全县≥10℃年活动积温5373.4℃-7479.5℃。年降水量1600—2100毫米。全年日照平均时数4422.4小时,平均年实照时数190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蒸发量为1595毫米。全县以东南风为主导,冬季偏北风。
永春县境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4条溪流,在境内总长度168.9公里,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公里。永春水资源主要有境内年降水、山塘水库蓄水和地下水组成,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平均年产水总量为14.43亿立方米。永春县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境内流域面积达50平方以上的溪流有12条。主要溪流有5条,即晋江东溪上游的桃溪、湖洋溪;晋江西溪上游的坑仔口溪、一都溪和岵山溪。多年平均径流深度1050毫米,其年产水:枯水年8.85亿立方米,偏枯水年10.45亿立方米,平水年12.95亿立方米,丰水年18.73亿立方米,截止2015年,全县平均地下水资源为1.49亿立方米。
永春县土壤以砖红壤和红壤为主。砖红性红壤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南部沿桃溪、湖洋溪两岸的低丘地带,红壤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高丘陵地带;黄红壤多分布在西部海拔700~1230米的中山地带;黄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山峰上部。2015年年末,行政区域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482.93公顷,人均耕地0.03公顷,山地面积10666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