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东邻闽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面积2229.86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泰县常住人口为281216人。 唐永泰二年(766年),划侯官县(今闽侯县)西部和尤溪县东部的一些乡村组建永泰县,设3乡。2020年,全县共设9个镇,12个乡,255个村,17个社区居委会。 2008年5月成为全国第十二个、福建省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 2018年9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永泰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31亿元,增长6.2%;第一产业增加值56.4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03.92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4%,位居全市第八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
发布日期:
2024-12-24 16:29:00
发布日期:
2024-12-23 16:43:00
发布日期:
2024-12-22 16:45: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永泰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地理方位介于北纬25度39分至26度05分,东经118度23分至119度12分之间。东邻闽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面积2229.86平方千米。 永泰县
永泰县由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早先大规模火山喷发,加之造山运动至今的新构造运动,使全县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间歇上升,构成现代的高峻地势,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以中低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个别达千米左右,山势高亢。不同火山岩岩性抗风化程度的差异,使地形多呈尖峰峭岭,切割强烈,具山陡坡急的特点,仅大樟溪沿岸的侵入岩区和部分火山岩区呈低缓丘陵与山间侵蚀盆地展布。大致上以大樟溪为界,地势上可分为不同的西南和东北两部分:永泰天门山西南部山势高大雄伟,千米山峰连绵不绝,断裂面、深切谷、瀑布壮观。其中嵩口赤水至葛岭、塘前的近东西向主体山脉横亘永泰县南部,长约100公里,宽约15公里,海拔高度自西向东起伏下降。东湖尖海拔1681.9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其邻近区域在县内山势最为高大雄伟,群山海拔常在1100~1400米,向北延伸的盖洋、长庆方向山势减缓,海拔由千米以上降至800米左右,向东的赤锡一带山势略缓,海拔常在600米左右。再延东至岭路一带的地势起伏上升,千米山峰连绵再现。沿溪流两侧高差变化大,地形陡峻,奇峰林立,悬崖、突岩、峭壁皆是,局部形似喀斯特小貌。葛岭、塘前一带地势再缓,而后没入福州平原。东北部山势较缓,海拔常在600~800米,点状分布千米孤峰。大洋、同安、丹云、霞拔、白云、东洋、盘谷等地形成阶级侵蚀阶面上的丘陵及山间小盆地,其中以同安——大洋盆地较为平坦开阔,面积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其它山间小盆地面积亦在10~30平方公里。县内山脉水系展布方向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长庆、盖洋、嵩口一带受浦城富岭至永泰嵩口大南北向构造制约,山脊、水系多呈南北展布。洑口——嵩口——赤锡——县城——葛岭受大樟溪深大断裂控制,沿岸山脉多呈北东向、北西向,水系呈网格状,尤其以赤锡为中心,网格状特征最为显著,间距在10~20公里不等。城关、清凉、红星一带受东西向构造影响,常见山脊呈东西向,石柱山、云山地区以破火山口为中心,山脉呈环状阶梯展布(每一阶梯常形成200米左右的环带状壁崖),水系呈放射状等。大樟溪自西向东,深切县中部,形成长廊式谷地,谷地由两岩狭窄丘陵、山间侵蚀小盆地、山前侵蚀阶地组成,其中以城关丘陵侵蚀盆地、嵩口山间小盆地、梧桐丘陵盆地、葛岭山前冲洪积盆地较具规模。面积均在20~30平方公里不等。大樟溪支流计有数十条,多形成狭谷和部分斗状、串珠状小回廊谷地。
气温大樟溪永泰县常年平均气温在14.6~20.1摄氏度之间,自大樟溪河谷地向南北两侧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0.6摄氏度,相当于向北推移60公里,其中年平均气温降低0.56摄氏度/100米;6~9月为0.59~0.6摄氏度/100米;1~2月为0.51摄氏度/100米;其他各月为0.53摄底度/100米~0.57摄氏度/100米。但由于地形的影响,虽海拔高相近,气温却有明显不同。如该县西部的嵩口、长庆、梧桐一带的气温比海拔高度低的葛岭、樟城等地还高一些。河谷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以上,其中梧桐、嵩口等地近20摄氏度。低、中山地区在17摄氏度以下,紫山等中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下。梧桐与紫山两地纬度相差很少,而年平均气温却差距达5.5摄氏度。各季节的气温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分布相似,实有“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气温逐月变化基本近于周期性,以1月(或2月)为最低,月平均在5.5~11.0摄氏度。2月以后,气温逐月回升,上升的幅度以4月最大,达4.5摄氏度左右。至7月(或8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0~29.0摄氏度。8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以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摄氏度左右。以樟城和盘谷资料为例,1月为最低值,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0.2摄氏度和6.7摄氏度;7月最为最高值,月平均气温分别为35.5摄氏度和24.40摄氏度(见曲线图)。 降水永泰大峡谷永泰县全年降水量在1400~2000毫米之间,溪谷低丘向高山递增。西部的嵩口、长庆、洑口等地在1500毫米以下,1967年嵩口年雨量仅为1012.3毫米,是该县的少雨量地区。东北部的白云、丹云等地,年雨量达1700毫米多。东南部的二楼,年雨量达到1800毫米以上,是该县雨量较多的地区。白云最大年际差值达1536.1毫米;樟城的年际差也达779.1毫米,但多数年份雨量达1200~1800毫米之间。
建国后,永泰县先后设立县水文站、嵩口水位站、太平口水文站和分布在流域内20个雨量站,形成初具规模的水文站网,从事水文测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