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临江苏省。1998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埇桥区下辖12个街道、20个镇、4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埇桥区常住人口为1766285人。 埇桥历史悠久,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孔子在此演习周礼。孔子高徒、中华民族先贤人物——“孝圣”闵子骞在此出生。白居易在此成长至青年始赴长安成名,白居易在《埇桥旧业》中称宿州为“埇城”。王籍、韩愈、苏轼、袁枚等留下灿烂诗篇。近现代埇桥籍文化名人如梅纯一、李百忍、杨在葆、李炳淑等众多。这里既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又是淮海战役决胜中原的故地。 2020年,埇桥区全年生产总值(GDP)844.9亿元(本级为6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36.2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380.7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0.6:34.2:55.2。
发布日期:
2024-12-14 08:29:43
发布日期:
2024-12-13 11:28:43
发布日期:
2024-12-07 09:47:59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6 08:00:00
埇桥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灵璧县,西接濉溪县,南连怀远县,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接壤。介于东经116°51′—117°05′,北纬33°17′—34°06′之间,总面积2868平方千米。 埇桥区
埇桥区属于黄淮平原一部分,以平原为主,北部兼有丘陵岗地。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倾斜。
埇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具备南北过渡气候类型的特点。受冷暖气流的影响,冬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雨量中等,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2.6M/S。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强烈,旱涝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光照埇桥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400—2500h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0—60%,日平均≥00期间内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3—127千焦/平方厘米,是全省光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热量埇桥区年平均气温为14.4℃,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温度27.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0℃,年平均最高气温38.1℃,年平均最低气温-13.5℃。年极端最高气温40.3℃,年极端最低气温-23.2℃。活动积温5300℃,无霜期为210天。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降水量埇桥区年平均降水量857.1毫米,年际、年内间变化较大,降雨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雨强度以每年八月份为最大,暴雨往往集中在七月和八月的数日中,月最大降水量达到960.8毫米,月最小降水量仅为57.7毫米。
埇桥区属于淮河水系,流经埇桥区的有浍河、沱河、溜河、濉河、奎河、方河、新汴河等大小河流27条,河道总长560.5千米。
埇桥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棕壤土、潮土、褐土、黑色石灰土等5个土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14克/千克,全氮0.09—0.11%,速效磷10—15毫克/千克,速效钾113毫克/千克,pH值7.2左右,土壤耕层厚度20厘米左右。
埇桥区为典型平原地区,植被分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林种为村庄、庭院的果树林、灌木林和农田防护林及四旁防护林。
埇桥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涝灾害、低温连阴雨、干热风、霜冻和冰雹等,其中旱涝灾害和低温连阴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