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北与潘集区隔河相望,东有上窑山、高塘湖,西与田家庵区交界,总面积35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区政府驻大通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通区常住人口为165671人。 2020年,大通区地区生产总值 (GDP)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44:48.8调整为7.4:42.1:50.5。按户籍人口算,全区人均GDP达到54298元(按2020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8299美元)。
发布日期:
2024-12-07 10:36:20
发布日期:
2024-12-07 09:04:30
发布日期:
2024-12-06 09:34:04
大通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淮河南岸,舜耕山北麓,东与定远、凤阳、怀远交界,南与长丰毗邻,西与田家庵区接壤,北与潘集区隔淮河相望。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大通区
大通区位于舜耕山北麓,淮河南岸,形成南高北低的倾斜地貌。地形由丘陵、河流、低山、湖泊、河湾构成。分为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上窑群山最高峰是朱家大山,海拔212米,海拔200米以上的还有光山、东历山、独山、大北山、洞山、魏家大山、鹰咀山、老鸽山等9座山丘。境内多山,绵延40余里,有山头39座。
大通区主要土壤有硅质黄棕壤、鸡肝土、棕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淤土。
大通区境属北半球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气候。其特征是: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无霜期长。但年际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匀,易形成旱涝灾害,春秋两季时热时冷,气温不稳定。 大通区境内年日照时数为2239.2小时,平均2279.2~2323.1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8月,平均为247.8~252.4小时。1~2月份最少,平均为149.4~161.5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为512.8~518.2千焦/平方厘米,月辐射最大值是6月和7月,分别为58.6千焦/平方厘米和60.7千焦/平方厘米。最小值是12月,为25~26千焦/平方厘米。 大通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5.3℃,最高16.4℃,最低14.3℃,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是7月,平均气温28~28.4℃,最低的是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温度是1959年8月28日,达到41.4℃,最低温度出现在1955年1月16日,为零下22.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天数有300~310天。一年活动积温5414.3~5439.52。稳定通过5℃的天数有250~257天,活动积温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13天,活动积温4752.1~4755.7℃。初霜最早出现10月15日,最晚11月26日,平均11月6日。终霜最早时间是3月1日,最迟4月18日,平均3月27日。无霜期最长245天,最短79天,平均223天。全年中,春季风速最大,为3.2米/秒,夏季平均风速2.8米/秒,冬季则为2.7米/秒,风速大于秋季,小于春季,主要是夏季大风和雷雨天气多。秋季风速最小,平均值2.5米/秒,一年中风向东南风较多。 大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00毫米,但年度间相差很大,季节雨水也不均匀。降雨量最大的是1956年,达到1428.3毫米,降水量最小的是1966年,只有471.9毫米。一年之中,夏季雨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0%。春秋两季次之,分别占24.3%和17.8%。冬季最少,占7.9%。平均年降水天数为107天,其中,冬季19.3天,秋季23.2天,夏季31.6天,春季32.9天。日降水量最大的达136.9毫米,出现在1974年8月13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7.5毫米,时间是196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