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市四个主城区之一,位于合肥市主城西部 ,辖9个街道、3个镇,全区总面积663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蜀山区常住人口1047150人。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6亿元(不含经开区、高新区等市直管理区)。 合肥市70%的科教资源坐落蜀山区,拥有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余所,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60多个,以及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105个,汇集了10万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学生,科教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区居于领先位次;大蜀山、董铺湖、天鹅湖坐落区内,城区绿化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均居全市首位。 蜀山区前身是合肥第三区—西市区,1949年2月1日,合肥划市区为第一、二、三区。1951年11月,中共合肥市西市区委、区政府成立。新成立的西市区。2002年3月,西市区更名为蜀山区。区名取自合肥城区内唯一的一座山大蜀山。
发布日期:
2024-12-12 09:47:36
发布日期:
2024-12-12 06:26:30
发布日期:
2024-12-06 09:55:16
蜀山区,位于合肥市区西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总面积663平方千米。 蜀山区
蜀山区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境内具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最大地貌单元。境内有由火山喷发堆集而成的大蜀山,面积8500亩,海拔284米。大蜀山系大潜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境中部有独出山体4座,以大蜀山为最高,海拔284米,为合肥城郊最高点。西部山区,林木繁茂,大、小蜀山,已辟为自然、人文景点。
蜀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19.1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27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蜀山区土壤以黄棕壤、水稻土两类为主要土壤,约占全部土壤的85%。其余为石灰(岩)土、紫色土和砂黑土。土壤计为5个土类,12个亚类,103个土种。黄棕土壤遍及全境,成土母系下蜀黄土。该土壤土层较厚,质地黏重,阻水、阻气,在30厘米深以上形成滞水层,水分难以向下渗透。降雨时上层滞水,即从地面流失,雨过天睛,土壤很快又变干,出现龟裂。适耕期短,肥力低,理化性关也差。紫色土质地较轻,结构疏松,含有砂粘、砾石,成土母质为大别山红砂岩,含水性差,有机质贫乏。砂黑土(又称黑土)成土母质为黄泛沉积物,上部为黑土层,下部为砂石土层,故又名砂石黑土。黑土层一般厚度30厘米,颜色浅灰或暗灰,质地多属粘壤,无石灰反映,中性偏酸,此类土壤亦是适耕期短,耕作阻力大,难以耕种。境域内土壤酸碱度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