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接壤。总面积60.61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杨浦区常住人口1242548人 。2020年,杨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 杨树浦港纵贯区境南北,杨浦即以此演变得名,南部沿江地带是曾经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中部偏东区域则为“大上海计划”实施地。杨浦区不仅拥有中心城区里最长的15.5公里的白金滨江岸线,经济实力也十分强劲,市区内唯一的规划生态岛屿复兴岛亦坐落于该区。 杨浦坐拥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产值丰厚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世界500强汇集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以及东外滩。杨浦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内坐落着14所各类高等院校,其数量超过了上海市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等校。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
发布日期:
2022-10-17 22:05:00
发布日期:
2022-10-16 22:00:00
发布日期:
2022-10-06 05:50:00
地境成陆于唐宋宋初。据北宋郊直《吴门水利书》记载:吴淞江南岸有18条支流汇入。最东几条为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芒浦、烂泥浦,各捕之间距离为5~7里。据此推断,北宋时烂泥浦已在今复兴岛之东。又据区境西北部景德观(今万安路小学)重修碑文记载:原为龙神庙,庙门座西朝东,面海而立,建于北宋初期。又区境南部太平教寺吟兰州路3问号),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区内最早建造的佛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一定的开发。杨浦区杨浦区河道分布图区境是长江三角洲前沿冲积平原,是较早的滨海平原一部分。长年累月,长江挟带大量泥沙,经波、潮、流的作用,沉积成陆。靠近黄浦江下游左侧系河口沙滩、沙岛,后经吹泥填土,人工堆积成周家嘴岛岭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走马塘以北与虬江之间为古吴世江下游,江宽数华里,因泥沙冲击,逐渐淤塞。明初改道后,形成夹沙泥草甸土,经农民长期耕作,南境发育成菜园主,北境发育成水稻上。
地境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区境年日照时数及年总辐射量属上海的高值区。其分布规律大致自南而北呈递增趋势。区境南部的年总辐射量为114千卡/平方厘米·年,北部为116~118千卡/平方厘米·年。区境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天数年约为6~8天。极端最高气温为38~38 2℃。1978年7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38.9℃。区境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为4~5天。极端最低气温在-9.5—-10℃。1967年1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10.1℃。区境年降雨量南部地区为1060毫米,北部为1040~1060毫米。汛期雨量大致在600~640毫米。区境最大暴雨量呈自南而北增多的趋势。一日最大暴雨量南部约为250~300毫米,高于市中心区;北部约为300~350毫米,也远高于市中心区。区境年平均暴雨天数在2.62.8天,平均暴雨量在76~79毫米/天。1985年最大降水量1623.6毫米,最小降水量是1971年,只有700毫米。上海市中心扩大图(2张)上海有效风能密度分布是以市中心为核心的同心圆分布,杨浦为其外围,风能密度值在80~100瓦/平方米之间。杨浦是工业区,能消耗量大,人口密度高,建筑物密集,“热岛”现象明显,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强度夜间大干白天,初冬大于盛夏,而以晴朗无风天气为最强。据1979年12月13日20时观测:杨树浦路一平凉路一带气温为6~6.5℃;长阳路以北至控江路一带为5.56C;控江路以北至五角场附近为5~5.5℃。而市中心区气温则为8~9℃之间。杨浦区5~9月积温略低于中心区,大约为3700~3720℃。杨浦区的灾害性天气和气候极值与全市基本相同。隆冬的寒潮、冰冻;春夏之交的不正常梅雨季节;夏季的暴雨以及雷暴相伴的冰雹和龙卷风,常带来突发性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