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二区一市三县(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山阴县、应县、右玉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591个行政村;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朔州市常住人口为1593444人。 朔州市平均海拔1000米,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全市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首辅王家屏 等一批杰出人物。 2020年,朔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5亿元,比2019年增长4.1% 。
发布日期:
2024-12-21 09:35:12
发布日期:
2024-12-20 09:07:49
发布日期:
2024-12-14 16:31:20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东经111°52′—113°35′,北纬39°06′—40°22′之间,大同盆地西南端,南临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东西宽约145千米,南北长约为133千米 ,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秦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雁门郡)(4张)朔州市整体是黄土覆盖的山地形高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过渡性质明显。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6.5%;丘陵面积364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4.3%;平原面积41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9.2%。地势形态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一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全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区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一西南向的长条状的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平行于桑乾河谷的地面坡度为1/800~1/1000,垂直于桑乾河谷方向的地面由近山1/200逐渐减缓至1/1200,盆地最宽处48.5千米。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怀仁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0多座。
朔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朔州境内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7.3℃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一14.9℃~-9.4℃。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3100小时,年日照率为63%~65%。
朔州市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儿女山、黄土坡、虎头山、黑驼山、两狼山为界,以西为黄河流域,以东为海河流域。黄河水系分布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红河、干河、偏关河等6条河流。流域面积295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全市的主要水系,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有桑乾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马关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界河、浑河、口泉河、大峪河、鹅毛河、小峪河等20条河流,流域面积769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3%。 朔州市卫星图高清版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