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西部,石家庄西北35千米处,太行山东侧,介于东经114°28′至113°45′,北纬38°16′至38°48′之间,全县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 灵寿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19年,县辖6个镇、9个乡。 县政府驻灵寿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灵寿县常住人口为309121人。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新中国建国后属河北省。1958年10月灵寿与正定合县,1961年12月灵正分县,恢复灵寿县至今。 灵寿县内有京赞路、锡海路、宝平路、正南公路。2016年9月,灵寿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并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灵寿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27453元,比上年增长5.6%。 2020年,灵寿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1亿元。
发布日期:
2024-11-16 12:20:52
发布日期:
2024-11-15 08:20:21
发布日期:
2024-11-14 20:30:33
发布日期:
2024-11-14 10:34:59
发布日期:
2024-11-13 17:40:49
发布日期:
2023-04-05 09:05:41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发布日期:
2024-03-07 08:00:00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侧,在省会石家庄西北35千米处。介于东经114°28′~113°45′,北纬38°16′~38°48′之间。东邻行唐县,东南与正定县毗连,南与鹿泉区隔滹沱河相望,西同平山县接壤,西北隅与平山县、阜平县及山西省五台县接境。全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宽15~20千米,长100千米,俗有“灵寿县一条线”之称。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县城座落在县境东南隅,城区面积7.5平方千米。 灵寿县
灵寿县地形轮廓呈条状,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30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湿地等梯级地貌特征。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海拔一般在500—2000米之间。
灵寿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除地理位置和环流形势外,地势和地貌对灵寿气候也有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炎热,春秋季温度适宜。灵寿县年平均气温13.2℃,最冷月平均气温-3.0℃,最热月平均气温26.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4℃,极端最低气温-20.3℃。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497毫米,其中6~8月降雨量318.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4%,年平均相对湿度64%,最小相对湿度0%,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11天。全年日照2513.4小时,占可照数58%,年平均风速1.8米/秒,最多分风向WNW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685.3毫米。年雷暴日数31.5天.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暴雨、冰雹、大风、寒潮、雷暴、干热风。
灵寿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慈河、松阳河、卫水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横间乡太戏山下,流经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原平、忻县、定襄、五台、盂县,于猴刎流入平山县境。经平山县流至本县西洼村西,向东南穿过王角、牛城、忽冻、倾井庄、南合村、东合村、胡庄、西木佛、东木佛,于同下村西南流入正定县境。县内流长10千米,流域面积102平方千米,属常年流水河。河床宽度1000~4000米,河道沙质,河床较浅,淤积较多。慈河原名滋(ci)水,《山海经》所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即此。慈河发源于灵寿县西北端驼梁(墨黑驼山)东麓的草房子村西北,纵穿南营、寨头、陈庄、岔头、谭庄、慈峪6个乡(镇),沿青同、南寨、北洼3个乡(镇)和行唐县界南流至党家庄村东出境,本县流长83千米,流域面积753平方千米,为县境内最大河流。历史上慈河自行唐县伏流村潜流地下,故有村名。现慈河自青同镇北贾良庄潜流。慈河于山门口村以上在山峦起伏间汇集众溪,自山门口以下进入丘陵区,到南北伍河村汇集五条支流(含慈河主支)形成慈河主体。上游建有大Ⅱ型水库横山岭水库。松阳河发源于灵寿县中部的丘陵区,上游为两条小河:一条发源于塔上镇万里村,称阳河;另一条发源于慈峪镇柳家庄村,称松河。松阳两河流至武凡同村东北汇合称松阳河,再流经尹凡同、大吴庄、西关、城内、大东关、岗头,到岗头村有淤泥河汇入,到胡庄村西汇入滹沱河。松阳河长23千米,流域面积97平方千米,河床宽5~50米,属常年流小河。上游建有小Ⅱ型水库8座,蓄水灌溉沿河两岸的土地。1983年后松阳河变为季节河。卫水河又名卫水,俗名雷沟河,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流,《尚书·禹贡》里所说“恒卫既从”之“卫”就是指卫水河。《灵寿县志》称其发源于本县良同村北,经良同、北托、东托、白马岗、南纪城、三圣院,于东木佛村入滹沱河。流长32千米,流域面积91平方千米。今卫水河干涸,只在东木佛村东尚有不足1千米长的小溪。卫水在远古时与慈河同源同流,卫水即今慈河。大禹治水,率先民在今北贾良村和秋山村一带改河向东并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尚书·禹贡》“恒卫既从”对“卫”“既从”的记载。宋、元、明史志中多次记载慈河南流故道(卫水)。卫水改道为慈河后,地上水流改向东南,而地下之水沿断裂带潜流到良同村北溢出,形成三个大汪,“三汪”就成了大禹改道后的卫水的源头。